乌克兰人在中国
20 四月 2021 04:55

在中国的乌克兰移民社

上个世纪30年代各个城市的社团组成了乌克兰在华侨民团体。在中东铁路工作的乌克兰人统计在内,总计约5-10万人。

当时,中国各大城市的街道上经常会听到乌克兰语。中国最大的社团在上海和哈尔滨。尤其是哈尔滨还曾有乌克兰教堂、“乌克兰出版联盟”出版社、俱乐部、学校和其它社会组织,出版了乌语报纸《满洲里信使》。

乌克兰侨民有以下特征:共同的语言、文化、社会形态和宗教。因为乌克兰语不仅仅是离开俄罗斯帝国的乌克兰移民交流的基础,还团结了远东国家的大多数乌克兰移民,所以曾确定了术语“乌克兰侨民”一词。

证据表明,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的乌克兰社团就最先尝试进行官方认证。然而,为生存而斗争和挣钱谋生使社团的成立不断推迟。直到1932年在来自哈尔滨的乌克兰活动家伊.伊.索科尔斯基和盖.费.托茨基、伊.伊.沃索维奇、米.季.科瓦什年科等的倡议下乌克兰社会组织“乌克兰社区”才得以成立。成立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理事长、秘书长和审计委员会。

当时乡愁是造成乌克兰社团中大多数代表精神危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情感促使部分乌克兰人努力为自己历史性的错误辩护。 他们之所以移民是因为主观原因,并且有时非常矛盾。社团的封闭性、乌克兰社团与当地居民的融合、老一辈代表的自然离去成为1930-40年代社团最终消失的原因。之后思乡成为回国的主要原因。

乌克兰侨民具有崇高的精神,这成为他们移民生活的道德支柱:开始是移民中国,之后——美国和其它国家。一些活动家回归他们的真实想法,与持调和主义立场的人们进行争辩,表示无法接受苏维埃体制。这促使加拿大和美国乌克兰人的社会政治活动活跃起来:分帮结派和组织活动、发行报纸、杂志和其它印刷品。他们虽然来到另一个世界,但不曾忘记自己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许多移民自始至终都怀念着远离的故乡乌克兰。这些乌克兰人虽然与祖国在地域上天各一方,但仍保持着同它的精神联系。对在华乌克兰社团活动的分析证明,乌克兰人逐渐来到另一个世界,但不曾背叛自己的文化和精神价值。

Outdated Browser
Для комфортної роботи в Мережі потрібен сучасний браузер. Тут можна знайти останні версії.
Outdated Browser
Цей сайт призначений для комп'ютерів, але
ви можете вільно користуватися ним.
67.15%
людей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
цей браузер
Google Chrome
Доступно для
  • Windows
  • Mac OS
  • Linux
9.6%
людей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
цей браузер
Mozilla Firefox
Доступно для
  • Windows
  • Mac OS
  • Linux
4.5%
людей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
цей браузер
Microsoft Edge
Доступно для
  • Windows
  • Mac OS
3.15%
людей використовує
цей браузер
Доступно для
  • Windows
  • Mac OS
  • Linux